探索喵将会介绍普通类二段是什么意思,有相关烦恼的人,就请继续看下去吧。
普通类二段是什么意思啊?

一般是指本科省控线和专科省控线,有的省份叫本科批或专科批,还有的省份、分成一本(批)线、二本(批)线、专科(批)线等。
普通类二段主要是指按照普通类本和专科招生计划总数和生源情况划定,为高校录取普通类考生的最低控制线,艺术类继续划定本科和专科文化控制线。平行录取时的第二段志愿填报是未被录取的第一段考生和第二段考生填报第一段考生挑选后余下的院校。
就目前来说,浙江、山东等省份的普通类已经不划定本科、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而是采取分段划线的办法,划定普通类一段线、普通类二段线。其中,一段线按照普通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1.2划定,二段线按照普通类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和生源情况划定。
为高校录取普通类考生的最低控制线。简单来说,就是先录取第一段,如果没有被录取则再进行第二段录取。如果两段都没有被录取则进入征集志愿或者下一批次。按现在的招生政策,上一段线的同学先填志愿,可以面对并选择所有学校的所有专业。
说的通俗一点,你的分数上了一段线,那么在第一次填报志愿时可以冲一些重点本科高校(以般专业为宜),也可以自由选择普通本科甚至专科学校的专业。对考生来说,选择余地大了很多。
普通类二段和普通类一段的区别:
1、录取顺序不同:比如说普通一段的录取顺序就是会优先于普通二段的录取顺序,尤其是也会被教育部先进行投档审核,而二段的录取顺序就是会应当落后于一段,被教育部投档审核也会比普通类一段晚一些。
2、考生名次不同:比如说普通一段的考生名次基本是在实考人数的20%以内,而二段的考生名次则是在实考人数的20%-60%之间,所以两者学生的分段是有着很明显的差距的。
3、录取学校不同:比如说一段的学校基本是教育部直属高校、211高校等重点大学;而二段的录取基本以普通高校更多一些,毕竟二段的录取是在一段之后,每个学校会在二段之前公布招生缺额的计划,从而后段的学生才会进行报考和学校的挑选。
普通类二段是啥意思
指高考分数线分段,二段也属于本科院校。平行录取时的第二段志愿填报是未被录取的第一段考生和第二段考生填报第一段考生挑选后余下的院校。高考分数线其它类型介绍如下:
1、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不是高校自己随便划的,学校也不可能知道,都是要等考生填报志愿之后才能出录取线的。假设今年某专业在某学校招生10人,共有30人填报该志愿,那么第10名的分数就是今年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
2、特殊控制线:
这是针对特殊类型招生的最低控制线,特殊批次的考生必须超过该线才能去填报特殊批次的志愿。以天津市为例,天津的特控线一般是30%的分数,例如去年的特控线为583分,对应名次为17455名,刚好为5.8万考生的30%。
3、本科线:
本科线最主要的用途是区分填报批次,在本科批次第一轮填报时,未过线的考生理论上是无法填报本科志愿的。但也不是代表着这部分考生完全没有上本科的可能,考生可以填报征集志愿也就是第一次没有录满的院校。
将高考分数利用最大化的方法:
1、搜集数据,合理定位:
一是准确掌握自己的分数和个人在全省的排名位次。二是弄清楚当年全省一本线和二本线的上线人数和招生计划数。三是认真研究高校历年各专业的录取分数和录取位次的范围。四是用好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3年高考指南》。
2、既要“冲一冲”,也要“稳一稳”
填报个平行志愿时,各志愿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一般平均线差比个人分数线差低20分左右可保底。同一所学校的六个专业之间也要有梯度,不能都选择分数高的专业,又不服从调剂。
3、科学使用“分数线差”和“最低分位次”:
“分数线差”包括“考生线差”和“院校线差”。“院校线差”是招生院校录取分数与同批次控制线的差值,“考生线差”为考生分数与同批次控制线分数的差值。院校线差包括“最高线差”、“最低线差”及“平均线差”。“最低分位次”指当年录取最低分相对应的考生名次。
“最高线差”是确保所报一志愿满额学校和一志愿专业学校被录取的最佳条件,“最低线差”是所报一志愿满额学校有可能在服从调剂的情况下被投档或录取的最低条件,“平均线差”是考生所报一志愿满额学校和专业被录取的基本条件。科学使用可以更好的报志愿。